上海:2017年底建立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库 力推PPP模式
为了改善土壤环境,上海提出要在2017年底前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项目库。同时推广PPP模式,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。
2017年1月6日,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《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》(《实施方案》),提出以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中的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,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、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,设定分阶段目标指标,逐步实现土壤安全利用。
所谓的重点行业,是指化工石化、医药制造、橡胶塑料制品、纺织印染、金属表面处理、金属冶炼及压延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使用、农药生产、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及处置等行业企业以及储油库加油站、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、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等市政设施;重点污染物,则是指镉、汞、砷、铅、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、氯代烃、苯系物、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。
《实施方案》提出到2020年,上海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、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都要达到95%左右,高于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“土十条”)提出的90%的指标。到2030年,上海要求上述两个指标提高到98%左右,同样高于“土十条”的95%的指标。
为了实现上述量化指标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,突出重点区域、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,实施分类别、分用途、分阶段治理,严控新增污染、逐步减少存量。
上海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,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可控。但与大气、水相比,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较为薄弱,土壤污染防治综合体系尚待完善,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。
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,上海市土壤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为主,工业园区、重点行业企业周边区域,以及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交通干线两侧存在有机污染物累积,但土壤状况还有待进一步详查。
要防治土壤污染,就要先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。《实施方案》称,要以农用地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潜在污染场地为重点,深入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。
2017年底前,完成潜在污染场地排查,形成潜在污染场地清单,建立潜在污染场地优先管控名录。2018年底前,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、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;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。同时还要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,每5年开展1次。
为了保护耕地,《实施方案》称,对于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保护类耕地,要实现严格保护,确保其面积不减少、质量不下降。到2020年,上海市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面积14万亩。
而在农业生产中,也要加强监管,减少化肥、农药使用量。到2020年,全市化肥、农药使用量在2015年基础上削减20%左右。全市畜禽养殖规模控制在200万头标准猪以下,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。
严格控制和预防土壤污染,还要严控工业企业污染排放,促进工业企业集聚发展,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。同时科学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处理、危险废物处置、废旧资源再生利用、畜禽养殖等设施和场所。
《实施意见》尤其提出,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。以铬、汞、镉、铅、砷等为重点,开展涉重企业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状况调查,建立涉重企业全口径环境信息清单。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,落实总量控制指标,将重金属污染物指标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。
针对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重点防控污染物,严格审批相关建设项目,对排放铅、汞、镉、铬、砷5种重金属、氯代烃以及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新增产能和淘汰产能实行“减半置换”。同时加强电器电子、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。2020年,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8%。
毫无疑问,土壤污染修复是个大市场,也为不少企业带来了商机。